1931年9月18日,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天。这天晚上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第三中队所属的河本末守中尉率其部下,经过长时间密谋和精心策划,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南满铁路,栽赃嫁祸于中国守军。以此为借口,日本关东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烈攻击,炮轰沈阳北大营和兵工厂,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事变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今天小编为你一一解读……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对华政策纲要》,确立先占领中国东北、内蒙古进而侵占全中国的侵略扩张政策。图为会议现场。
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把侵占东北作为其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首要战略目标。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侵占朝鲜、中国的台湾、澎湖、辽东半岛,并攫取在中国设厂、开矿等特权。1904年到1905年间,日俄在中国东北交战,日本在东北亚取得军事优势,非法获得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驻军权利,并攫取了中国辽东半岛、旅顺、大连及长春到旅顺铁路的权益。
1927年夏,日本政府强化对华侵略政策。田中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图谋侵占“满蒙”的“根本政策”,抛出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对日本的生存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公然宣称“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日本侵占中国野心的大暴露。在此前后的中国国内形势,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四分五裂。国民党把消灭共产党作为首要任务,连续发动对江西中央苏区和各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军事“围剿”。九一八事变爆发两个月前,蒋介石在告全国同胞书中,说什么“当此赤匪、军阀、叛徒与帝国主义者联合,生死存亡间不容发之秋,自应作安内攘外之奋斗”。由于国民党实行“惟攘外必先安内”基本政策,使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野心更加狂妄,终于酿成战争的大祸。
不抵抗终酿恶果,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屠杀中国民众
由于奉行不抵抗政策,日军300人就击溃了北大营的8000守军,9月18日当夜很快攻占北大营,第二天占领了整个沈阳城。短短4个多月的时间里,东三省大好河山沦入敌手,3000万父老成了亡国奴。
九一八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内一片慌乱与无能。党政军要员发表的谈话、讲演,语调语气多灰色阴沉,或有慷慨激昂之词,也多是空话。当时,蒋介石坐镇南昌,忙于红军的第三次军事“围剿”。9月21日,蒋介石召集紧急会议,商讨对日方略:以日本侵占东北的事实,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发布告全国同胞书,要求国人镇静忍耐,努力团结,准备自卫,并信赖国联公理处断。
不抵抗政策造成的恶果,使日本的侵略欲望更加膨胀,肆无忌惮地扩大侵略战争,明目张胆地为其侵略行为诡辩。
“东北抗联”英模部队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九一八的炮声,震撼着中华大地,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各界群众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以《申报》为首的报刊在国内掀起了号召抵制日货、要求抗日救国图存的声音。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其他各种抗日武装力量。
处在国民党白色恐怖包围中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积极倡导挽救民族危亡,推动着全国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开展。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接连发表宣言,指出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的事件,是世界新的帝国主义强盗战争的初步,号召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驱逐帝国主义滚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政权发出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最强音,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在以后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成为抗击侵略者的强大力量,成为全民族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各界人士的共识;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成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心声。“当年,九一八事变中的枪炮声,让那些善良的人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今天,纪念九一八事变的防空警报,昭示我们要时刻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